來源:食研私享
2022年5月24日,陜西科技大學莫海珍/胡梁斌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Food Hydrocolloids(中科院一區(qū);IF: 9.147)上在線發(fā)表了題為“Correlating rheology with 3D print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rmo-responsive κ-carrageenan/Pleurotus ostreatus protein with regard to interaction mechanism(基于溫敏性κ-卡拉膠/平菇蛋白的流變學與3D打印性能相關性研究)”的研究性論文。陜西科技大學為通訊單位,劉振彬副教授為第一作者,莫海珍教授為第一通訊作者,李紅波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640.png (68.75 KB, 下載次數(shù): 58)
下載附件
2022-5-26 14:37 上傳
目前,溫敏性凝膠油墨的精確3D打印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因為在凝膠擠出過程中的溶膠-凝膠相轉變和流變性能變化不易精確控制,且3D打印特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該文中,作者團隊首先研究了平菇蛋白(POP)對流變和溫敏特性以及相應的3D打印性能的影響。平菇蛋白(POP)對溫敏凝膠(κ-卡拉膠,KG)3D打印性能的影響與體系的流變特性和溫敏特性相關。隨后,進一步闡明了它們的相互作用機理,并對最終打印樣品的抗氧化性能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POP的加入提高了凝膠化溫度(Tg),顯著影響了最佳打印溫度的選擇。POP的加入還提高了油墨的粘度和稠度指數(shù)(K),最終影響了油墨的擠出行為。在3D打印中,POP的加入促進了溫度恢復特性,并對恢復階段的3D打印可成型性至關重要。POP的加入提高了打印結構的機械強度,這對打印結構的自支撐起了重要作用。較低濃度的POP(10%~40%)能分散在連續(xù)相κ-卡拉膠的凝膠網(wǎng)絡中,但當POP水平增加到50%時,會發(fā)生可見的相分離。分子相互作用分析表明,靜電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離子相互作用對膠基3D打印油墨的流變性能和溫敏行為有相關性。此外,POP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該研究不僅為膠基3D打印油墨的流變行為和溫敏性行為之間的相關性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而且為通過與蛋白質結合來調控膠基凝膠的3D打印行為提供了一種方法。
640-1.png (475.03 KB, 下載次數(shù): 82)
下載附件
2022-5-26 14:37 上傳
圖1. 油墨配方和溫度對3D打印性能的影響。a: 不同油墨配方(1%KG、10%POP-1%KG、20%POP-1%KG)在不同溫度下的線條和五角星打印效果;b: 不同油墨配方(20%POP-1%KG和40%POP-1%KG)在不同溫度下的圓柱形打印效果。POP: 平菇蛋白;KG:κ-卡拉膠。
640-2.png (479.55 KB, 下載次數(shù): 82)
下載附件
2022-5-26 14:37 上傳
圖2. 氯化鈉(a)、SDS(b)和尿素(c)濃度對油墨凝膠硬度的影響和不同油墨配方的CLSM圖(d)。
團 隊 簡 介
640.jpeg (18.66 KB, 下載次數(shù): 75)
下載附件
2022-5-26 14:37 上傳
莫海珍 教授
陜西科技大學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莫海珍,陜西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包裝與食品工程分會理事,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帶頭人,河南省高?萍紕(chuàng)新人才,河南省高?萍紕(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食源性生物活性成分、食用菌資源開發(fā)及高值化產(chǎn)品開發(fā)。
640-3.png (97.92 KB, 下載次數(shù): 50)
下載附件
2022-5-26 14:37 上傳
劉振彬 副教授
陜西科技大學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劉振彬,陜西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農產(chǎn)品加工、食品3D打印、食用菌資源創(chuàng)制與高值化利用。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發(fā)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三篇。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2.107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