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塑料3D打印領域,有兩家企業(yè)的設備從誕生起就定位于生產領域,一家是惠普,一家是Carbon 3D.
而惠普不會孤單,其他大公司包括美泰,東芝,寶麗來,聯想,佳能和米其林有望加入3D打印行列。
Carbon 3D一直對外聲稱其設備要生產注塑的表面質量,并具有工程塑料的力學性能。
而另外一家叫CloudDDM的公司,在位于肯塔基州Louisville的工廠里安裝有配有自動化的100臺3D打印機,用于制造一次性零部件,或批量制造同樣的零部件。3D科學谷與CloudDDM的溝通了解到該工廠打印的產品全部是塑料產品。
的確,正如下圖所示,生產小黃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注塑生產工藝,一種是3D打印工藝,二者的平衡點隨著3D打印工藝速度的提升而呈右移趨勢。
640.webp.jpg (32.1 KB, 下載次數: 79)
下載附件
2016-6-5 09:28 上傳
圖片:小黃鴨的兩種生產工藝, 來源3dprinting
塑料領域的潛在工藝革命
3D打印與注塑競爭的可能性有多大?無疑,注塑工藝的優(yōu)勢在于大批量,而3D打印的優(yōu)勢在于小批量或者是用于非常復雜的設計。目前,要替代掉注塑工藝,3D打印的發(fā)展空間要么是小批量簡單設計,要么是大批量非常復雜的設計。
640.webp (1).jpg (15.97 KB, 下載次數: 86)
下載附件
2016-6-5 09:28 上傳
圖片來源:sculpteo
640.webp (2).jpg (28.24 KB, 下載次數: 84)
下載附件
2016-6-5 09:28 上傳
圖表參考資料Tim Caffrey, Wohlers Associates
而3D打印技術要想在小批量簡單產品的生產工藝上取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在打印價格方面更便宜。3D打印技術要想在大批量復雜產品的生產工藝上獲得比注塑工藝更大的優(yōu)勢就需要打印速度更快。
的確,很多研究與開發(fā)都在幕后安靜的進行,媒體無法獲得報道,而沒有被報道的技術極有可能已經具備與注塑工藝正面競爭的能力。
而推動塑料3D打印技術進入生產領域的將不僅僅是設備廠商,材料方面像陶氏化學公司,巴斯夫,帝斯曼和沙特基礎工業(yè)這些大企業(yè)一直在幕后研發(fā)他們用于3D打印領域的新材料技術。
而惠普,理光,佳能,普生、富士、施樂這些二維打印機設備廠商將會對塑料3D打印技術的市場競爭格局帶來改變。
下一步,我們無法判斷在塑料3D打印的市場上將誰主沉浮,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設計思路的改變。用為注塑工藝所設計塑料產品的思路來用于3D打印技術的設計是不行的,設計師需要突破設計思維的限制,從新出發(fā),從設計端就理解3D打印技術的優(yōu)勢和價值所在,為增材制造而設計。
來源3D科學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