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極熊獲悉,2024年 11月11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刊發(fā)了材料學院柳林教授和張誠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原位相調控的增材制造高性能軟磁中熵合金”(In situ phase engineering dur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nables high-performance soft-magnetic medium-entropy alloys)。材料學院曹祖睿碩士和張鵬程博士后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材料學院張誠教授和柳林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為第一完成單位。
640.jpg (59.08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2024-11-14 14:54 上傳
軟磁合金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材料,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工業(yè)發(fā)展中,特別是在電力、電子和能源領域,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新一代電氣設備對軟磁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具有優(yōu)異軟磁性能的多組元合金受到了廣泛關注,展現(xiàn)出替代傳統(tǒng)軟磁合金的潛力。然而,由于多組元合金成形性較差,傳統(tǒng)成形技術在制造復雜形狀的軟磁多組元合金時面臨巨大挑戰(zhàn)。
增材制造(又稱為3D打。┦且环N基于逐層堆疊的新型加工方法,可實現(xiàn)復雜形狀軟磁材料與構件的成形制造。然而,現(xiàn)有文獻報道的增材制造軟磁多組元合金往往難以同時滿足高飽和磁感應強度、低矯頑力和低損耗等性能要求。柳林教授團隊的張誠教授等人經過長期深入研究,在軟磁無序合金成分設計、粉體表面改性技術、增材制造工藝優(yōu)化、微觀組織結構的演變規(guī)律及其對磁學性能的影響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探索,提出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增材制造過程中原位物相調控策略。該策略基于納米氧化物表面改性的元素粉末,在激光增材制造過程中原位調控物相結構(BCC/FCC雙相變FCC單相),實現(xiàn)了軟磁性能的優(yōu)化,從而有效解決了當前增材制造軟磁多組元合金在性能上的不足。
本研究選擇具有高飽和磁感應強度的雙相、非等摩爾比FeCoNi中熵合金作為基礎合金,通過原位物相調控策略優(yōu)化其物相結構和磁學性能。這一過程包括三個主要步驟(見圖1):首先在單質粉末表面包覆納米Fe2O3顆粒,接著利用激光3D打印技術成形并實現(xiàn)原位相變(BCC/FCC→FCC、Fe2O3→FeO),最后通過高溫熱處理進一步調控合金組織和磁學性能。經過上述策略,成功獲得了單一FCC結構的中熵合金/ FeO復合材料,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軟磁性能,如飽和磁感應強度達到2.05 T,矯頑力低至115 A/m,優(yōu)于大多數(shù)文獻中報道的增材制造軟磁合金(見圖2)。此外,F(xiàn)eO顆粒的引入還顯著提高了電阻率,達未添加納米顆粒樣品的兩倍,從而大幅降低了鐵損。
研究表明,BCC相納米晶和FCC/BCC相界面對磁疇運動有顯著的阻礙作用,而粗大的FCC相晶粒和FeO/FCC半共格相界面對磁疇運動的阻礙顯著降低,從而能夠大幅減小矯頑力。本研究提出的創(chuàng)新策略不僅為增材制造高性能軟磁合金的結構調控提供了新思路,也對高頻高效電機鐵芯的制造和應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義。
640-1.jpg (231.8 KB, 下載次數(shù): 13)
下載附件
2024-11-14 14:54 上傳
圖1 氧化鐵包覆元素粉末及軟磁無序合金的3D打印
640-2.jpg (69.55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2024-11-14 14:54 上傳
圖2 3D打印軟磁無序合金的磁學性能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52192604)、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52301206)、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2023M741248)等項目資助。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4133-0
|
上一篇:3D打印結合金納米酶和間充質干細胞衍生的肝球體用于急性肝衰竭治療下一篇: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威海)宋曉國教授團隊:激光增材制造實現(xiàn)高溫下高強塑性高熵合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