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Dimension是增材制造電子產(chǎn)品 (AME) 和多維聚合物、金屬和陶瓷增材制造的領先供應商,南極熊獲悉,其2023財年營收為 5,630 萬美元,比2022財年增長 29%。 2023 財年毛利率為 45%,比 2022 財年的 32% 增長了 41%。其“凈現(xiàn)金消耗”指標減少,從 2022 年到 2023 年下降了 42%,從 1.46 億美元減少到 8400 萬美元。
微信圖片_20240325200050.jpg (54.24 KB, 下載次數(shù): 47)
下載附件
2024-3-25 20:02 上傳
2023 財年業(yè)績
在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的財年中,Nano Dimension 報告總收入從上一年的 4360 萬美元大幅增長至 5630 萬美元,這主要是由于Nano Dimension持續(xù)加強其產(chǎn)品線并進行了更有效的銷售。雖然收入的增長令人鼓舞,但值得注意的是收入成本也相應上升,從 2,490 萬美元攀升至 3,080 萬美元。這表明,雖然 Nano Dimension 成功創(chuàng)造了更高的收入,但它也面臨著生產(chǎn)和運營相關成本的增加。
●研發(fā) (R&D) 費用從 7,580 萬美元減少至 6,200 萬美元,反映了公司優(yōu)化該領域支出的努力。通過減少與股份支付、分包商和工資相關的費用,Nano Dimension 在不影響創(chuàng)新和產(chǎn)品開發(fā)的情況下實現(xiàn)了更高效的運營。
●銷售和營銷 (S&M) 費用從 3,880 萬美元下降到 3,170 萬美元,表明銷售和營銷活動的方式更加精簡。費用的減少,特別是基于股份的支付和工資的減少,表明 Nano Dimension 正在尋找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來推廣其產(chǎn)品和接觸客戶。
●一般及行政 (G&A) 費用從 3,050 萬美元大幅增加至 5,830 萬美元,引發(fā)了一些擔憂。這一激增主要是由于與代理競爭事宜相關的專業(yè)服務費用增加,以及工資和股票支付的增加。
微信圖片_20240325200055.jpg (83.54 KB, 下載次數(shù): 43)
下載附件
2024-3-25 20:02 上傳
2023 年第四季度的總收入為 1,450 萬美元,而 2023 年第三季度的總收入為 1,220 萬美元。這一增長主要歸因于整個銷售工作的增加和更有效的銷售努力公司的產(chǎn)品線?傮w而言,特別是考慮到增材制造市場獨特且高度復雜的特點,Nano Dimension 在收入增長和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微信圖片_20240325200100.jpg (90.78 KB, 下載次數(shù): 60)
下載附件
2024-3-25 20:02 上傳
重塑Nano計劃
該公司于 2023 年第四季度中期推出了這一舉措,突顯出在過去 2-4 年高度關注收入之后,市場在圍繞利潤重新調(diào)整注意力時正在回歸到一些合理性因素。 Reshaping Nano 計劃專門旨在使 Nano Dimension 在 2025 年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為正,并可能更早實現(xiàn)正現(xiàn)金流。 Nano Dimension 的戰(zhàn)略將繼續(xù)嚴格考慮研發(fā)、銷售和營銷以及一般和管理成本的運營費用。 2023 年第四季度發(fā)生了一些顯著變化,包括公司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員工人數(shù)減少了約 25%,執(zhí)行管理團隊人數(shù)減少了 25%。
微信圖片_20240325200106.jpg (64.28 KB, 下載次數(shù): 38)
下載附件
2024-3-25 20:02 上傳
客戶研發(fā)的成功
2023 年,Nano Dimension 收獲了大量客戶成功案例,與客戶建立了各種新關系,包括與美國宇航局、弗勞恩霍夫研究所、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硬件公司之一、西方軍隊、西方特勤局和其他國防機構等知名實體的銷售交易。此外,Nano Dimension 通過多系統(tǒng)銷售實現(xiàn)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從而獲得了該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訂單。此外,這些成功案例涵蓋 Nano Dimension 的產(chǎn)品組合,包括增材制造電子 (AME)、微型增材制造 (micro-AM) 和自動化電子 (AE) 機器人系統(tǒng)。
Nano Dimension 報告客戶參與度有所提高,特別是其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 Nano Dimension 宣布努力通過其 DeepCube Group 增強工業(y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該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最初是為 Nano Dimension 的專有制造系統(tǒng)設計的,現(xiàn)在正在作為獨立產(chǎn)品開發(fā),供運營非增材制造 (non-AM) 工業(yè)系統(tǒng)的第三方客戶使用。除了這一舉措之外,Nano Dimension 還在該領域獲得了多項專利或提交了申請。
微信圖片_20240325200110.jpg (117.67 KB, 下載次數(shù): 50)
下載附件
2024-3-25 20:02 上傳
隨著人工智能的進步,Nano Dimension 強調(diào)了其在材料科學領域突破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重點介紹了其用于增材制造電子 (AME) 的 INSU 200 介電材料,材料于 2023 年年底推出,并于 2024 年提交了相應的專利申請。材料通過促進打印 PCB的關鍵流程,在 AME 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提高其熱機械性能。因此,Nano Dimension 預計這些發(fā)展將帶來巨大的增長機會。
股東變更
微信圖片_20240325200104.jpg (158.08 KB, 下載次數(shù): 58)
下載附件
2024-3-25 20:02 上傳
Nano Dimension 越來越多地根據(jù)利潤來優(yōu)先考慮其決策,盡管營收增長對于整體成功至關重要。得益于 2023 年第四季度的強勁業(yè)績, Nano Dimension 在 2023 年又創(chuàng)下了創(chuàng)紀錄的業(yè)績。例如,2023 年第四季度產(chǎn)生了 1450 萬美元的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19%,突顯了 Nano Dimension 在收購、整合和利用協(xié)同效應方面的熟練程度,體現(xiàn)了“1 + 1 = 3”的概念。
作為對股東負責的管家,Nano Dimension 在整個 2023 年仍然積極與股東群體接觸,特別是在 2023 年 9 月 7 日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之前, Nano Dimension 的新任管家和現(xiàn)任管家得到了數(shù)千名股東的大力支持。
Nano Dimension 積極主動地對其董事會進行了變更。首先,董事長和首席執(zhí)行官的角色分離,首席執(zhí)行官辭去董事長職務,但繼續(xù)擔任董事。 Yoav Nissan-Cohen 博士擔任董事長一職,帶來了先進技術創(chuàng)新和企業(yè)領導力方面的豐富經(jīng)驗,包括擔任 Tower Semiconductor 首席執(zhí)行官十多年。
自 2021 年籌集 15 億美元資本以來,Nano Dimension 的管理層一直堅信,股東將這些資本委托給他們多年,可以產(chǎn)生顯著的附加值。遵循這一指導原則,管理團隊努力尋求以確保有利的短期、中期和長期投資回報 (ROI) 的方式分配這些資本。
整合重組
微信圖片_20240325200058.jpg (91.14 KB, 下載次數(shù): 60)
下載附件
2024-3-25 20:02 上傳
并購長期以來一直是 Nano Dimension 戰(zhàn)略的一部分,自 2021 年 4 月以來的七次收購就證明了這一點。不過,該公司強調(diào)其做法一直謹慎,不愿支付不合理的估值。公司管理層認為,賺錢不在于出售,而在于以合適的價格購買。
與其他增材制造行業(y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不同,Nano Dimension 并未觀察到對其產(chǎn)品的需求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減少。相反,該公司發(fā)現(xiàn)許多增材制造公司缺乏足夠的毛利率來支持必要的研發(fā)、機器制造和營銷預算。這種盈利能力的缺乏源于一個過度擁擠的領域,在 2021 年 SPAC 和微型資本市場以及小型 AM 公司狂熱期間,該領域融資過度且估值過高。這些公司未能協(xié)同銷售,也未能專注于解決定義明確、規(guī)模龐大但連貫的應用領域和垂直市場。結(jié)果,他們在各個市場開展業(yè)務,卻沒有盈利能力,每年都在耗盡現(xiàn)金并耗盡儲備。
近年來眾多增材制造企業(yè)利潤不足的解決辦法就是整合。 Nano Dimension 認為,通過整合進行總體重組將增強其競爭優(yōu)勢,提高毛利率,并專注于協(xié)同業(yè)務線,而不是出售與 3D 打印相關的所有產(chǎn)品。
Nano Dimension 將自己定位為整合工作的主要領導者之一,強調(diào)以具有吸引力的估值進行收購以提高股東投資回報率的重要性Nano Dimension 的收入接近 5630 萬美元,是上市AM打印公司中增長最快的。與其他公司的報告不同,Nano Dimension 并不認為“行業(yè)逆風”影響其增長。 Nano Dimension 指出,其服務的各個行業(yè),例如國防、航空航天、牙科和電子運,在 2023 年并未出現(xiàn)放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