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王義凱、高琳
供稿單位: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制造系統(tǒng)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來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增材制造技術(shù)(3D打印)分會
多孔鉭植入物是臨床實踐中常用于修復(fù)骨缺損的一類材料。為了提高植入物在醫(yī)療應(yīng)用中的可靠性并更好地進行臨床轉(zhuǎn)化,迫切需要系統(tǒng)地研究孔隙率對SLM制備的仿小梁骨鉭支架的骨形成,骨向內(nèi)生長和骨整合的影響。
近來,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團隊采用激光粉末床熔融技術(shù)制備了一系列不同孔隙率的仿小梁骨鉭支架并進行表征,體外檢驗和比較大鼠間充質(zhì)干細胞對支架的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影響,初步得出SLM制備的仿小梁骨鉭支架的最佳孔隙率范圍為70%-80%。
在研究過程中,該團隊設(shè)計了三種(如圖1)具有不同仿生小梁孔隙率的多孔鉭支架60%、70%和80%(分別表示為 Ta T60、Ta T70和Ta T80),并制備了多孔鉭盤(直徑10 mm×高3mm)用于體外研究和多孔鉭圓柱體(直徑3mm×高5mm)用于體內(nèi)研究。其分別通過ALP 染色和ARS染色對ALP和鈣沉積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圖2A反映了第7天和第14天時各組材料的ALP檢測結(jié)果,結(jié)果表明,第7天時,Ta T60組的ALP量略高于Ta T70和Ta T80組,并且其量與第7天相比,第14天時所有三組的ALP量顯著更高,組間無顯著差異。ALP量化表明,在7天和14天時,Ta T70和Ta T80組中的ALP/總蛋白比率高于Ta T60。ARS染色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顯示,在第14天和第21天,所有材料的表面都形成了大量紅色鈣結(jié)節(jié),彼此之間沒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pic2048.jpg (64.5 KB, 下載次數(shù): 746)
下載附件
2024-1-2 15:19 上傳
圖1 不同孔隙率的多孔鉭支架的三維模型(a)和總體外觀(b)
pic2049.jpg (59.46 KB, 下載次數(shù): 757)
下載附件
2024-1-2 15:19 上傳
圖2 rBMSCs在每個多孔鉭支架中的體外成骨作用:(A)和(C)7天和14天時ALP染色的外觀,(B)和(D)培養(yǎng)7天和14天時ALP活動的定量評估
該研究結(jié)果說明,孔隙率在70%-80%范圍內(nèi)的多孔鉭支架具有良好的成骨、骨傳導性、骨整合、生物安全性和力學性能,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骨科和牙科3D打印植入物,這為今后多孔鉭植入物的設(shè)計和優(yōu)化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Jiao Juyang, Hong Qimin, Zhang Dachen, Wang Minqi, Tang Haozheng, Yang Jingzhou, Qu Xinhua, Yue Bing. Influence of porosity on osteogenesis, bone growth and osteointegration in trabecular tantalum scaffolds fabricat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J].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