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3年9月12-14日,TCT亞洲3D打印展在上海順利舉辦,作為國內3D打印領域的重磅展會,受到全球3D打印廠商的青睞,也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
2.jpg (111.91 KB, 下載次數: 318)
下載附件
2023-9-18 20:23 上傳
來自德國的工業(yè)級3D打印設備廠商EOS在本次展會展出了幾個重點技術方向,銷售與市場總監(jiān)陳學云并向南極熊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1.jpg (196.33 KB, 下載次數: 343)
下載附件
2023-9-18 20:27 上傳
首先是FDR高精細分辨率技術,這項尼龍3D打印可以實現超薄壁厚零件的打印,陳學云為南極熊展示了使用這項技術打印的尼龍小書、電子元器件外殼和連接器。
此外,還帶來了之前在NBA發(fā)布的3D打印籃球,以及SLS技術打印的頭盔內襯、眼鏡框、康復支具等產品。
11640.jpg (99.69 KB, 下載次數: 361)
下載附件
2023-9-17 09:17 上傳
12640.jpg (119.88 KB, 下載次數: 326)
下載附件
2023-9-17 09:17 上傳
EOS基于尼龍材料的3D打印還有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就是以百萬二極管作為光源的3D打印技術,2018年EOS首次公布這項技術,目前在市場上還未商業(yè)化銷售,但此次展會EOS展示了使用這項技術打印出來的一個空調管道零件。
陳學云表示:“這項技術可以實現面曝光,其打印效率可以對標注塑成型。目前這臺設備在歐美的大客戶進行試用了,全球商業(yè)化的發(fā)布預計會在下一個財年。這是尼龍3D打印更上一個新臺階的技術創(chuàng)新,打印效率呈幾十倍的增長! 南極熊也希望會盡快在中國見到這臺設備。
13640.jpg (64.06 KB, 下載次數: 313)
下載附件
2023-9-17 09:18 上傳
在金屬3D打印領域,EOS展示了其閉環(huán)的智能融合技術,可以實現少支撐甚至無支撐的金屬3D打印。陳學云表示:“以前,當零件的傾角低于45度時,就需要給它增加支撐,我們結合了軟件和硬件的創(chuàng)新,實現了無支撐3D打印。軟件方面,我們通過光學對準掃描,實時調整燒結策略來實現!
14640.jpg (80.76 KB, 下載次數: 331)
下載附件
2023-9-17 09:18 上傳
△無支撐3D打印技術(左)和常規(guī)打印技術(右)對比
EOS現場展示了使用兩種打印技術打印的同樣一個零件,陳學云表示:“如果用常規(guī)方式來制造,需要增加很多的支撐,這么多的支撐一方面會加長打印時間,另外粉末材料的消耗也會變多,打印的失敗的概率也會高。我們通過使用閉環(huán)的智能融合技術以后,能夠實時的識別打印的熔池是否有缺陷,實時的調整激光功率和打印策略,達到無支撐的狀態(tài)!
從兩個現場的零件對比來看,使用智能融合技術打印的零件支撐減少了80%,打印時間節(jié)約了40%,單件的成本降低了34%。
“另外,零件圓筒位置的支撐是比較難以去除的,使用了智能融合技術之后也擴大了金屬3D打印的應用面,比如以前經過評估不太適合金屬3D打印來制造的零件,現在也可以使用了,可以把應用的寬度擴的很寬,深度也會更深!
15640.jpg (88.33 KB, 下載次數: 348)
下載附件
2023-9-17 09:19 上傳
16640.jpg (86.85 KB, 下載次數: 328)
下載附件
2023-9-17 09:19 上傳
△無支撐打印技術打印的葉輪、骨柄、脊柱融合器
陳學云向南極熊展示了另外幾個無支撐的技術更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無支撐打印的葉輪內部的角度很小,而且內部一旦加了支撐是很難去除的,現在使用無支撐打印技術可以實現成功制造。”
“在醫(yī)療方向,我們從設計和打印策略這兩方面都有很多的提升,比如這個骨柄,我們通過設計在底部給它加了一個襯套,使用無支撐的打印技術,在打印完成之后,可以直接取下零件,而不再需要進行線切割,避免冷卻液的污染植入體!
“脊柱融合器,在使用無支撐技術之前,每次只能打印一層,而現在可以堆疊打印多層,而且零件打印完成之后,取件也變得非常容易。以EOS M290設備為例,以前單次可以打印90件脊柱融合器,現在單倉可以打印600件。通過技術的提升給用戶在效率、單件成本方面一個大大的提升!
17640.jpg (122.82 KB, 下載次數: 355)
下載附件
2023-9-17 09:20 上傳
5.jpg (94.14 KB, 下載次數: 308)
下載附件
2023-9-18 20:23 上傳
18640.jpg (39.87 KB, 下載次數: 322)
下載附件
2023-9-17 09:20 上傳
此外,EOS在現場還帶來了多個3D打印銅零件,在打印合金銅和純銅方向,EOS在技術、工藝方面已經具備完全工業(yè)量產化的能力。這項技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納,能夠融入到傳統的生產中。
與國內廠商不同,本屆TCT展會上,EOS并沒有往超大尺寸、堆激光器的方向發(fā)展,未來會選擇怎樣的發(fā)展策略,南極熊將持續(xù)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