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熊導讀:獲取CTA影像數據后,借助3D打印心臟模型,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與廣東高州人民醫(yī)院合作,利用5G網絡成功實施遠程“補心術”。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是全國首家由政府主導組織建設的5G應用醫(yī)院,4月3日上午,他們將正式啟用5G網絡高清傳輸系統(tǒng),舉行首場AI+5G遠程手術直播。專家就在廣州,卻能與遠在400公里外的高州市人民醫(yī)院同行“并肩”,實時指導完成一場心臟微創(chuàng)手術,為41歲女患者“補心”。
640.jpeg (91.31 KB, 下載次數: 230)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患者情況:先天心臟病,心臟出現孔接受AI+5G手術的是一位41歲的女性患者,據醫(yī)生介紹,這名患者有先天心臟病,近期因“勞力性心悸、氣促10余天”入院。經過心臟彩超和右心導管等檢查發(fā)現,患者診斷為繼發(fā)孔型房間隔缺損。
房間隔缺損本來是簡單先心病,如果在小時候做開胸手術,操作上是相對容易,而且風險很低的。但是這位患者已經41歲,出現了重度肺動脈高壓,開始出現心力衰竭,病情已經從簡單先心病轉變成復雜的成人先心病,簡而言之心臟沒有正常的發(fā)育,形成了一個缺損,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臟里面出現一個孔。
640-1.jpeg (70.13 KB, 下載次數: 202)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經診斷,她的心臟房間隔缺損,擬行微創(chuàng)腔鏡輔助房間隔缺損修補術。隨后,醫(yī)生提出手術方案為:胸腔鏡下房間隔缺損補片修補術,根據麻醉后的經食道心臟彩超結果及術中探查情況,確定是否行三尖瓣成形術和其他術式。
640-2.jpeg (37.78 KB, 下載次數: 205)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接到任務后,賽納心血管醫(yī)學3D打印解決方案團隊,立即展開行動。首先,按照手術要求,醫(yī)院采集了復合要求的CT和MRI影像數據,高州市人民醫(yī)院進行CTA檢查,獲取CTA影像數據,利用研發(fā)的面向人工智能的圖像壓縮工具對CTA數據進行壓縮。相比傳統(tǒng)JPEG壓縮工具針對人眼優(yōu)化,該工具針對后期人工智能建模進行優(yōu)化,可以在壓縮CTA圖像體積以便更快傳輸的同時,讓接收的圖像能更加準確的建模。壓縮后數據傳送利用5G網絡及時將壓縮后數據傳送至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和賽納科技共同建立的“心血管醫(yī)學3D打印聯合實驗室”。
640-3.jpeg (73.71 KB, 下載次數: 189)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收到數據后,通過賽納與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聯合自主研發(fā)的AI全自動智能建模軟件,僅需兩分鐘便可將心臟CT,MRI,超聲等影像數據完成數據處理、重建設計,構建完成心血管結構的3D數字文件,生成3D打印機可以識別的STL格式3D數字化心臟模型。
640-4.jpeg (66.98 KB, 下載次數: 175)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640-5.jpeg (100.71 KB, 下載次數: 196)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然后,通過sailner微滴直噴式全彩色多材料3D打印技術,打印出了1:1高仿真心臟結構模型,供醫(yī)生進行會診、入路規(guī)劃等完成手術方案設計與預演。該心臟模型用于實時指導心臟外部和心內的各種手術具體操作,如指示右房切口位置房間隔缺損縫合起針點,進出針方向和縫合方向,危險區(qū)和易損傷區(qū)域的位置等等,為此次直播手術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640-6.jpeg (65.42 KB, 下載次數: 207)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640-7.jpeg (108.88 KB, 下載次數: 186)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04月03日 08:28 手術開始現場直播
640-8.jpeg (133.7 KB, 下載次數: 184)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手術現場的主刀醫(yī)生為高州市人民醫(yī)院的何勇醫(yī)生,指導醫(yī)生是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心外科的郭惠明醫(yī)生。
何勇醫(yī)生是高州人民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每年完成心外手術達500例左右,手術量在華南地區(qū)處于領先,其中瓣膜替換術在400例左右,手術成功率達99%以上。高州市人民醫(yī)院雖然在心外科也有很多經驗相對比較成熟,常規(guī)心外科手術都能做,但以前這類手術主要是采取大切口的開胸手術來做,微創(chuàng)的腔鏡手術做得不多。這場手術是做微創(chuàng)腔鏡手術,患者開刀3-4厘米,對醫(yī)生的要求更高,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廣東省人民醫(yī)院的指導支持。
郭惠明是廣東省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心外科副主任,擅長微創(chuàng)胸腔鏡手術,在手術治療二尖瓣成形或置換、先天性心臟病、房顫和冠心病的雜交治療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640-9.jpeg (98.91 KB, 下載次數: 205)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04月03日 09:39
巨大心、巨大洞,大家看到了嗎?
04月03日 09:46
640-10.jpeg (170.2 KB, 下載次數: 179)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04月03日 09:45
640-11.jpeg (57.33 KB, 下載次數: 189)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04月03日 10:40
640-12.jpeg (140.04 KB, 下載次數: 195)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04月03日 11:34
640-13.jpeg (89.66 KB, 下載次數: 208)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給患者建立股動靜脈插管,在胸壁的手術操作區(qū)域進行操作孔打孔,打孔后,右側胸腔就可以看到整個心包,打開心包就可以看到整個心臟的結構。
醫(yī)生做主動脈阻斷,阻斷流向心臟的血流,并灌注心臟保護液,讓心臟停跳,然后就可以切開心臟,修補心臟上的“漏洞”。
04月03日 11:34
操作過程中,記者注意到,高州醫(yī)院的主刀醫(yī)生操作的電刀指著一處詢問:“心包是否在這里打開?”聲音畫面實時傳到400公里外的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專家郭惠明沉穩(wěn)回答:“上移3厘米!彼忉,手術用的電刀有熱傳導,可能會損傷周圍的重要神經,患者呼吸功能會受影響,上移3厘米是為了下刀位置更精準,避免損傷神經。
04月03日 11:38
手術過程中,有兩個環(huán)節(jié)高州醫(yī)院的醫(yī)生們獲提醒要分外注意的,此前3D心臟建模時也提到過:首先,在心臟有一個Koch三角區(qū),缺損區(qū)神經傳導組在此,縫合時需要注意不要靠近這個三角區(qū),以免引起心臟心肌損傷,導致心臟跳動的節(jié)律傳導受到阻滯;其次,修補房間隔缺損的“補片”要補得更大一些。
640-14.jpeg (50.54 KB, 下載次數: 191)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04月03日 11:38
高州方面的通信技術專家,傳回現場測試結果,整體網絡速度與4G相比提速10倍,時延低于30微秒,幾時就是同步的。4路4H高清鏡頭,也讓直播畫面非常的清晰,纖毫畢現。
04月03日 12:10
這樣的四級手術,總共需要3個小時。
04月03日 12:10
主刀醫(yī)生阻斷主動脈,病人心跳停止,切開右心房,看到缺損孔洞,用牛心包皮作為補片,覆蓋上去,縫合、打結,“補心”。
04月03日 12:10
對于手術而言,此時已經完成最關鍵的部分,剩下來就是各種縫合了。記者了解到,手術完全結束要在13時左右。
04月03日 12:39
房間缺損的修補與調整的用時約為30分鐘。
04月03日 13:02
640-15.jpeg (167.78 KB, 下載次數: 201)
下載附件
2019-4-4 13:27 上傳
4月3日12:55
現場經過近3個小時的手術后,患者心臟復跳,手術成功!
這場5G遠程手術直播被刷屏,手術直播的背后,我們看到了全彩3D打印、AI、MR等醫(yī)療應用“黑科技”,幫助省醫(yī)“大咖”突破了空間和距離的阻礙“鉆進”遠方患者的心房,實探病情,再結合心臟病AI診療,真人真境呈現科技的魅力。
(特別感謝廣東省人民醫(yī)院黃美萍和邱海龍醫(yī)生的支持。
來源:賽納科技,原文有編輯
|
上一篇:Nature:3D打印透明頭骨,讓科學家看到小鼠大腦是如何工作的下一篇:用于脊髓損傷修復的3D打印仿生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