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南極熊了解,美國楊百翰大學的生物化學系的Hua Gong et al.在《Lab on a Chip》上發(fā)表了《Custom 3D printer and resin for 18 mm x 20 mm micro-fluidic flow channels》文章,其利用自制的打印機和研發(fā)改性的樹脂配方并配合特定的385nm的LED(傳統(tǒng)使用405nm)制造出了有史以來最小的3D打印微流控裝置。
QQ截圖20170823102311.png (198.83 KB, 下載次數(shù): 61)
下載附件
2017-8-23 10:24 上傳
自制3D打印機 其在樹脂配方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尋找一種或多種可以滿足在z方向獲得細小尺寸空隙的具有光學性能的UV吸收劑。根據(jù)他們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決定制作基于PEGDA的UV吸收劑;因為PEGDA作為單元結(jié)構(gòu)和Irgacure 819作為光引發(fā)劑的這種配方具有低特異性吸收性能并適合電泳分離性能。并且Urrios et al.研究到經(jīng)過特殊的后處理,它具有生物相容性。此外,還可以溶解于異丙醇和乙醇,但不溶與丙酮和甲醇。
QQ截圖20170823102320.png (214.4 KB, 下載次數(shù): 71)
下載附件
2017-8-23 10:24 上傳
uv吸收劑評價體系和流程圖
根據(jù)圖2示的流程圖,他們詳細的研究比較了20種潛在的UV吸收劑并建立了評價標準(詳細研究了評價體系,數(shù)學模型以及劑量的聚合作用等,感興趣讀者可以閱讀其課題組的文獻)。最終結(jié)果是的到基于基于PEGDA-NPS-Irgacure 819的UV吸收劑。利用3D打印技術(shù)打印在硅烷化后的方塊載玻片上,經(jīng)過特殊的后處理后可以獲得更好的力學性能。其成功獲得了三維蛇形通道,可以達到41mm的長度但是體積小于0.12mm3,并且可以制造出大的高寬比(aspect ratio)的微流體通道(<25μm(wide),3mm(tall)。
QQ截圖20170823102326.png (287.41 KB, 下載次數(shù): 74)
下載附件
2017-8-23 10:24 上傳
QQ截圖20170823102332.png (293.83 KB, 下載次數(shù): 60)
下載附件
2017-8-23 10:24 上傳
QQ截圖20170823102336.png (417.18 KB, 下載次數(shù): 80)
下載附件
2017-8-23 10:24 上傳
QQ截圖20170823102341.png (280.87 KB, 下載次數(shù): 70)
下載附件
2017-8-23 10:24 上傳
QQ截圖20170823102348.png (383.02 KB, 下載次數(shù): 65)
下載附件
2017-8-23 10:24 上傳
SEM,高寬比通道
這些成果也確立了3D打印技術(shù)在微流體領(lǐng)域的作用,可以與之前光固化技術(shù)在微流體設(shè)備制造原型設(shè)計與制造的領(lǐng)先地位一較高下。據(jù)透露,這項突破可能會徹底改變微流控裝置的制造和使用方式。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讓3D打印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打印尺寸。這也讓微流控裝置的制造變得更容易、更便宜。
來源:上普博源
|
上一篇:eSUN易生重磅推出四款新型3D打印耗材,有一款竟然可鑄造!下一篇:3d打印幫7歲幼童重建其胸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