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焦天,連芩
供稿單位:機械制造系統(tǒng)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和屏障,有著隔離外部病菌、防止水分流失、排泄汗液等重要的作用。全球每年因火災(zāi)、地震、車禍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皮膚損傷患者,其中僅燒傷就達1100萬人。面對大面積皮膚損傷,自體皮膚移植面臨供移植皮膚不足和對患者的二次傷害問題,異體皮膚移植又存在免疫排斥。皮膚3D打印技術(shù)的出現(xiàn)為治療大面積皮膚損傷提供了希望。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xué)Anthony Atala教授的團隊一直致力于皮膚打印的研究。該課題組最近發(fā)表了一篇關(guān)于修復(fù)全層皮膚損傷的論文,課題組將打印的皮膚移植到裸鼠背部的全層皮膚損傷部位,不僅加速了傷口的閉合,而且在移植的皮膚內(nèi)部觀察到了新的血管生成。
Jietu20200503-145913.jpg (57 KB, 下載次數(shù): 151)
下載附件
2020-5-3 14:59 上傳
圖1 擠出打印全層皮膚 課題組針對皮膚的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分別制作了細胞墨水,三種墨水均采用纖維蛋白原、明膠、甘油和透明質(zhì)酸的混合溶液作為細胞外基質(zhì)溶液,在細胞外基質(zhì)溶液中加入角質(zhì)細胞和生黑色素細胞作為表皮層墨水,細胞外基質(zhì)溶液中加入成纖維細胞、毛囊真皮乳頭細胞和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作為真皮層墨水,細胞外基質(zhì)溶液中加入前脂肪細胞作為皮下組織的打印墨水。課題組使用多噴頭擠出式打印機打印了包含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的全層皮膚(圖1所示),培養(yǎng)四天后移植到裸鼠背部。
通過對比打印的皮膚、打印的水凝膠(不含細胞)和未處理組的修復(fù)效果,見圖2。結(jié)果表明打印的皮膚有利于傷口的閉合,同時促進皮膚的上皮形成,形成了與人體皮膚相似的皮膚。課題組提出的皮膚3D打印方法將有望用于大面積全層皮膚損傷的治療,解決臨床上供移植皮膚短缺的問題。
Jietu20200503-145917.jpg (65.06 KB, 下載次數(shù): 145)
下載附件
2020-5-3 14:59 上傳
圖2 移植后21天裸鼠皮膚修復(fù)情況和H&E染色結(jié)果 參考文獻:
Adam M Jorgensen, Mathew Varkey, Anastasiya Gorkun, et al. Bioprinted Skin Recapitulates Normal Collagen Remodeling in Full-thickness Wounds [J]. Tissue engineering. Part A,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