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醫(yī)療行業(yè)在外科技術領域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但醫(yī)生們仍然在努力解決一個根本性問題:軟組織抓握。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中的一個持續(xù)性問題,我們目前使用的具有高夾捏力的笨重抓握器械來操縱軟組織的模型不會滑倒。但這些工具有很多不足之處,完全依靠外科醫(yī)生手中的穩(wěn)定性才能獲得成功。但是,由于一個雄心勃勃的工程專業(yè)學生和一些3D打印技術,可能很快就要改變了。
10690125_1_thumb.jpg (40.27 KB, 下載次數(shù): 217)
下載附件
2018-1-15 15:20 上傳
Tim van Broekhoven是荷蘭Delt科技大學(TU Delft)最近畢業(yè)的學生,也是軟組織抓握技術革新新思路背后的精英人才。 van Broekhoven的工程碩士論文試圖克服目前操作手術中軟組織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工程專業(yè)學生轉而尋求靈感的地方至少是創(chuàng)新的。
10690125_2_thumb.jpg (42.97 KB, 下載次數(shù): 207)
下載附件
2018-1-15 15:20 上傳
van Broekhoven在他的摘要中解釋道:“在本質上,有幾種動物使用粘附力,以便抓牢,不僅是堅硬的,而且是柔軟的基質。 在這些動物中,由于壁虎和樹蛙的體重很大,因此壁虎和樹蛙對設計抓握系統(tǒng)特別感興趣!贝鸂柗蛱卮髮W的畢業(yè)生繼續(xù)描述壁虎和樹蛙的腳趾墊在這里特別相關,主要的手段,通過這些生物坐下來,爬上,并跳過他們的環(huán)境不滑倒。
10690125_3_thumb.jpg (97.86 KB, 下載次數(shù): 208)
下載附件
2018-1-15 15:20 上傳
這些腳趾墊的內部工作原理呈現(xiàn)出最好的自然演化:以微觀層次的柱狀結構為特征,柔軟的腳趾墊也具有堅硬的內部纖維網(wǎng)絡;所有這一切都有助于增強動物腳和外表面之間的摩擦力或抓地力。也許最令人興奮的是,這種結構可以被模仿,促進人為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些微小的生物展示粘性抓地力。
10690125_4_thumb.jpg (49.96 KB, 下載次數(shù): 208)
下載附件
2018-1-15 15:20 上傳
van Broekhoven在他的題為“模仿壁虎和樹蛙粘著軟基材的論文”中,通過3D打印的方式繼續(xù)研究這一機制。他寫道,他的基本目標是研究用剛性纖維加強軟墊是否會增加軟質基材的摩擦,而不是使用無纖維的軟墊。為了檢驗他的假設, van Broekhoven進行了三個獨立的實驗。
在第一個實驗中,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專門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墊,其包封3D打印纖維以測試復合材料的粘附力和摩擦力。在實驗2中,在類似的PDMS墊中使用更硬的3D打印纖維。最后,在最后的實驗中,van Broekhoven在PDMS墊中使用了碳纖維織物。在所有三個實驗中,不同硬度的硬和軟明膠基材都起作用,軟明膠用作人體軟組織的“幻影”。
來源:中國3D打印網(wǎng)
延伸閱讀:盤點:2017年生物3D打印大事件
|
上一篇:新方法:冷凍水凝膠可3D打印出超柔軟細胞支架下一篇:科學家嘗試3D打印類大腦軟性組織,通過低溫冷凍加固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