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printing-breakthrough-makes-low-cost-flexible-carbon-nanotube-sensors-possible-1.jpg (43.08 KB, 下載次數: 223)
下載附件
2016-5-5 15:53 上傳
碳納米管傳感器(CNS)是一種十分有用的電子元件,能夠集成到許多小型電子產品中,比如各類交互式設備。但目前,它卻有著許多缺點,比如造價較高(尤其是大批量生產)、只能在堅硬的表面生成,很難嵌入到小物體中 — 這些都極大限制了它的應用范圍。
不過近日,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科學家們卻找到了解決之道 — 他們利用噴墨3D打印技術成功制備出了可用的CNS,而由于材料和空間利用率都非常高,成本明顯低于當前的其它方法。
3d-printing-breakthrough-makes-low-cost-flexible-carbon-nanotube-sensors-possible-2.jpg (27.64 KB, 下載次數: 224)
下載附件
2016-5-5 15:53 上傳
不據南極熊了解,這種新方法不但在常溫下就能實施,還十分靈活,能輕松將碳納米管打印到柔性表面上,而這正是制造CNS的關鍵。CNS可以嵌入到各類機械部件中,令它們獲得感知自身狀況的額能力,而這對于交互電子產品和探測器(如輻射探測器)來說十分重要。
雖然研究者們并未透露更多相關信息,但他們表示,這種方法可輕松規(guī);夷苡糜谌我獾娜嵝员砻,甚至是汽車和建筑物。
目前,研究者們已經為這項新技術申請了專利,并開始測試通過其制成的CNS的實用性了。同時,希伯來大學的主要科研成果商業(yè)化伙伴Yissum公司也在積極尋找其它的商業(yè)合作伙伴。相信用不了多久,這種新技術便會展現出它的力量。
延伸閱讀:
《碳納米管3D打印線材誕生!強度高韌性好,還耐水耐腐蝕》
《3D打印材料2016年三大趨勢:碳納米管、智能化和IoT-“物聯(lián)網”》
via 3ders
|
上一篇:一種新的3D模型上色技術 — 計算熱成型下一篇:今天,FDM技術3D打印出透明物體,媲美玻璃窗
|